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保乙类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医保乙类是什么意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医保乙类是什么意思?
甲类是指国家规定,临床治疗需要的甲类药品。 广泛应用于同一类药物,疗效好,价格低廉,使用这些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应当列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缴费范围,并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缴纳,100%的甲类药品按报销比例报销。 乙类是指乙类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以支付一些药品的费用。 使用该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列入一定比例后,由被保险人自行支付,并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医保乙类是什么意思?
是指乙类药品。
乙类药品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部分支付费用的药物,使用这类药品产生的费用先由职工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费用。
医保目录是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筛选的,甲乙类是按照疗效价格比确定的,也就是说疗效确切且费用低廉的均被列入甲类,不需自付.而乙类基本有自付比例,同一种药在不同的省市自付的比例不同。具体由各地方定;还有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医保乙类品种有调整权利,调入和调出总量控制在品种数量的15%以内,而各地均无权对医保甲类品种做调整.
分享
医保没有甲 乙类是什么意思?
接着和大家说一下“甲类”和“乙类”报销比例的区别。
不管是药品目录还是诊疗项目目录,甲类都是全额由医保报销;乙类的报销比例略微有所差别。
药品目录中的乙类:未标注个人负担比例的,个人负担10%的药品费用,其余部分由医保报销。标注了个人负担比例的,个人按比例负担药品费用,其余部分由医保报销。
诊疗项目目录中的乙类:个人负担部分费用,其余费用由医保报销。
个人负担比例一般在10%-30%左右。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医保报销是有起付线的,超过起付线的部分医保才开始报销。
像目前,全国约有19万种药品,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共有4575种。其中西药1976种(甲类511种、乙类1465种)、中成药1486种(甲类253种、乙类1233种)、协议期内谈判药品221种(全是乙类)、中药饮品部分892种。
医保乙类的甲乙类区别?
甲类和乙类区别如下:
1、概念的不同甲类的药物是指全国基本统一的、能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这类药物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标准支付费用。乙类的药物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部分能力支付费用的药物,这类药物先由职工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给付标准支付费用。
2、报销范围不同甲类药指100%属于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乙类药指要先自付一定百分比,剩余部分属于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
3、包装和安全性不同甲类的otc标识为红色标记,乙类的otc标识为绿色标识。这两类的主要划分标准是基于安全性。总体上能归结为otc均为安全性经过验证良好的制剂。相对来说乙类的安全性更好,而甲类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甲类药品otc甲类与乙类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甲类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证明安全性高,是可以重新批准为乙类的。过去批准的乙类品种如果发现安全性不能确保,也可以改成甲类的。当然otc目录是定期要进行调整的。
4、价格不同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的,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较低的药品;由国家统一制定,各地不得调整,使用“甲类药品”所发生的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略高;乙类药品由国家制定,各省、市、区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适当进行调整,但不能超过国家制定乙类药品总数的15%,与医保无关的费用即所谓的丙类费用全部由现金支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保乙类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医保乙类是什么意思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