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业医疗和社保冲突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商业医疗和社保冲突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商业保险和社保有冲突吗?
两者之间谈不上冲突,但有了社保之后,商业保险的价值明显有所降低。保额较低的,没必要买;保额较高的,普通人又哪买得起呢!
因此,我个人认为,商业保险只能算是一种补充,买不买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拿我自己来说,2008年刚毕业没几年,经不住高中同学的“劝”,买了一份“分红型”养老保险,缴费10年、每年6500元,覆盖意外和意外医疗,保额只有区区10万。
据他所说,10年后无论是退保、还是继续缴费、亦或是停保,都可自由选择。另外,缴完10年后,账户现金价值能有14、5万,这可比存银行定期要划算很多!
当时,自己又不怎么懂保险,碍于情面、又没有细看合同,替自己买了一份,而且一直坚持缴费,直到2019年。
要不是,保险公司给我打电话,我都不知道,原来缴费10年平均年化利率才3.5%,虽然比银行略高,但还比不上普通的定期理财呢!最为关键的是,存10年、一共6.5万,到现在账户现金价值只有6万多一点,连本金都没回来。
按这个收益预测,估计还得再过2、3年才能回本呢!
正因为如此,我将2018年买的一份意外险合同(每年一缴、一家三口900多),也翻出来看了看。保额是蛮高的,普通意外100万、交通意外200万。
可里面有一个免赔额1万元是啥鬼?
查了好多资料、问了一些人才知道,原来所谓的1万元,是在扣除社保报销之外,住院花费金额超过1万元才100%赔付。
我自己算了一下,医保报销比例能达到70%~80%(可报范围内)。如果算上1万元的免赔额,那么差不多住院费得超过5万元才行。
看病至少花费5万,那是什么病,不用我多说了吧!类似这种保险,买了又有啥用呢!
或许,我个人比较偏激了一点。但有了社保,有了基础的养老和医保宝藏,再去购买商业保险,实在必要性不大!当然,有钱人除外!
这二者之间没有冲突,相反的,商业保险是社保的有益补充。
第一,社保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保险具有盈利。社保体现了基本保障性。商业保险体现了商业性,二者最根本的区别,正在于此。你不可能让保险公司的某个产品,亏着钱保障你的退休养老金,保障你的就医住院。
第二,社保提供的是最基本的保障,商业保险是补充保障。既然是最基本的保障,你不能期待非常高,现在退休养老金的平均水平约3000元。而商业保险保的多,那就保障得多;保的少,那就保障得少。
第三,商业保险的产品设计,应该体现诚意和成熟度。现在一些针对养老和医疗保障的商业保险,让人体验起来,感觉并不好。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比较喜欢到香港买保险,这是因为内地保险业与香港保险业具有落差。
第四,社保与商业保险肯定没有冲突,商业保险是社保的有益补充。当然,社保报的是基本面,除了个人缴费之外,还有国资资源注入,以及财政补贴。分享社会成长的福利,当然首先要参加社保。
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相处的很融洽,而且互相弥补缺点,是不会冲突的。
有一些人觉得我有了社会保险,就没必要买商业保险。我有了商业保险,干嘛还去买社会保险呢?
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并不成熟。
养老保险的相互补充。
很多人把养老的期望都寄托于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社会保险是有限制的。
比如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60%~300%的社会平均工资,人这一生最多缴费也就四五十年,形成的养老金也是有限度的。
如果收入低于60%的社会平均工资,负担不起相应的养老保险,可以参加更低的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然也可以集中力量努力缴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年,不过养老保险待遇比较低而已,现在也就每月800~1000元的养老金待遇。
如果收入高于300%的社会平均工资,每月几千元的养老金肯定满足不了他们原先生活的需要。想要更高的养老金待遇,就应当考虑补充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了,而且国家现在还在推动税延型养老保险。目前国家推动三类四款产品,收益确定型、收益保底型和收益浮动型,都可以实现现实避税,未来再缴。
另外大家要知道,很多人实际上看到自己高收入,往往有一种高消费的冲动。比如说每年三四十万的收入,他们会觉得一年拿出一二十万元来消费不会心疼,另一部分收入会用于投资或者购买住房等保障。实际上,投资和住房保障都不属于安全型保障,万一出现意外或者风险,比如说帮人家担保或者被骗子骗走房产等情况。但是养老保险,没人能骗走的。
缴纳养老保险一方面也是强制自己储蓄,另一方面也是为未来提供一份更长远的保障,毕竟养老保险会供养到我们去世为止。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预期寿命是越来越长的,未来人们活过80岁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商业养老保险也实际上未来很有发展空间。
医疗保险的补充性更高。
社会医疗保险,实际上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
基本医疗保险是有限额的,一般也就几万到几十万,各地并不相同。即使是深圳市最高限额,也不过六七十万而已。一个医疗年度内消费超过限额以后,或者个人负担超过一定钱数以后,可以享受大病医保待遇。
大病医保实际上就是一种商业保险,不过是通过国家医保行政机构来推动委托参保的一种方式。大病医保,实际上是在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二次报销。
医疗救助相当于民政救助了,一般只对于特困群体。
商业医疗保险,大多数是在国家医疗保险报销以后进行二次报销,双重报销以后,个人负担会大大减轻。
所以,商业保险实际上和社会保险在契合度上还是非常紧密的,所谓的冲突只能说是占用自己收入的冲突了,一般建议收入高的群体再考虑商业保险。
这个问题,小招邀请了招商银行App社区频道的社保达人来回答。
商业保险其实跟社保不冲突,两者是互补关系。
首先,社保其实是带有国家福利性质的保险,也是社会基础保障机制。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五险”。
现在由于社保改革,很多地方已经把生育险合并到医疗险内,也就变成了“四险”,但是并不会影响原来的“五险”的福利待遇。
社保有很多优势,比如:可带病投保,保证续保,无年龄限制,无等待期,缴费低,保障高等。
但是相对于商业保险而言,社保毕竟还是属于基层保障,且是报销制,一些重大疾病的特殊治疗方式和国外进口特效药物都是不在社保范围内。
这个时候就需要商业保险来做补充,重疾险一般是达到保险合同规定的某一治疗阶段,可以一次性赔付合同规定的保额。这笔钱可以用来付医药费,以后的康复费,弥补收入损失的风险等等。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商业保险是社保的补充,两者之间没有冲突。
在解答问题之前先来弄清楚这两种保险的概念:
商业保险是指通过签订保险合同来获取利润的保险形式。它由一家专业保险公司经营;商业保险关系是由当事人自愿订立的合同关系,被保险人根据合同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应当承担因合同或者被保险人的死亡丶残疾丶疾病或约定的年龄和期限引起的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
而社会保险是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丶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丶基本医疗保险丶失业保险丶工伤保险丶生育保险五项,简称“五险"。
从上面的概念可以看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虽然有许多区别,但本质上都是为参保人提供补偿和保险的,目的都是为参保人服务,帮助参保人生活得更幸福。
大家应该听说过一句话,“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补充"。为什么呢?因为社保作为一种只能提供最基本保障的社会经济制度,无论是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还是失业保险,都有一定的缺陷性。比如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必须达到15周年,而且要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才能领取;又比如失业保险,必须是单位和个人都缴纳失业保险一年以上,且最长只能领取24个月;再比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患病住院报销时有起付线丶封顶线丶医报目录规定药物丶报销比例丶等许多限制,总结起来就是:起付线下不报丶封顶线上不报丶个人自费部分不报、个人自付部分不报丶检查费用基本不报。而商业保险能做的恰恰是报销医保不能报的部分,是对医疗保险的很好补充。比如医保不能报销的自费药丶特需门诊丶进口药丶护理费等等,商业保险都可以报销。万一不幸患上了大病,除去医保报销的部分,商业保险还可以报销医保外的合同规定內的合理且必须的费用,更大程度地减少自费丶减轻家庭压力。
由此可见,商业保险和社保没有冲突,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补充。如果条件允许,在购买社保的基础上,再适当购买一些商业保险,完全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业医疗和社保冲突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业医疗和社保冲突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