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疾险有必要买多次赔付的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重疾险有必要买多次赔付的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重疾多次赔付保险有没有必要?这是优势还是鸡肋呢?
结论是有必要!为什么有必要呢?请随我慢慢道来。
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是行业热门产品,我们不只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是不是只是一个噱头?我到底有没有必要买?人生也许没有那么凄惨,多次罹患重疾吧?如果没有多次罹患重疾,得不到多次赔付的钱,那我岂不是亏了?
一、什么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
1、多次赔付是相对于单次赔付而言的;
2、单次赔付指被保险人一次罹患重大疾病得到理赔后,合同终止,被保险人不再享有后续保障。并且由于存在理赔记录,后续也无法新投保重疾险产品了。如果再次罹患重疾,所有的花费与收入损失就要自己承担了。
3、多次赔付,就是在得了一次重疾并且得到理赔之后,保费得到豁免,也就是不需要再交后续保费,同时保单继续有效,以后再得重疾仍然可以得到赔付。当然市面上大部分重疾险产品针对轻症和中症也有多次赔付。
二、为何出现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
1、重疾发生的概率提高了
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让“亚健康”成为整个社会的健康常态,而且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也比较严重,随之而来的就是疾病高发、重疾高发,其中,恶性肿瘤是最高发的一类疾病。
2、人均寿命延长,人一生中多次罹患重疾的可能性增加
现在重疾从发病率上存在年轻化的可能,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20 - 39 岁年龄组的肿瘤发病率在 2000 年是 39.22 / 10 万,到 2013 年增至 70.01 / 10 万。
这也意味着,13 年的时间里,年轻人癌症病发率增长了将近 80%,按照 2013 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进行计算,中国一年新增 30 万名年轻的癌症病人。
重疾跟年龄是有相关性的,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40岁之后癌症的发病率快速升高,80岁达到峰值。比如一些恶性肿瘤接受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已经很高了,甚至可以继续维持患病前的生活状态,一次罹患重疾之后的生存期长了,也就是说,一个人患重疾的年龄段,前后都延伸了,所以多次罹患重疾的可能性自然也就增加了。
3、重疾的发生有关联性
(1)、关于癌症与脑卒中,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Navi教授经过对近33万名病人和同数量未患癌的正常人的对比研究发现,癌症病人的中风风险确实会在初期提高,其中肺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中风风险尤其突出,而这三种癌症在中国发病率都排在前十位。
(2)、关于癌症与心脏疾病,美国梅奥诊所心脏病学家穆卡达姆教授曾指出,心脏毒性是癌症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2013年《新英兰医学杂志》中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显示,乳腺癌放疗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增加,而冠状动脉风险通常出现于放疗后5年,并在20年内持续存在,如果放疗前已存在心脏健康问题,这种风险会更大。
(3)、关于脑卒中的并发症,美国一份基于十年时间内,因出血性脑中风出院的57万余份病历的统计结果显示,29.3%的出血性卒中病例伴随至少一种并发症,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脓毒症等。
所以基于以上这三个原因,出现了多次给付的重疾险产品。目前行业重疾理赔件均给付金额在10万元左右,10万元的赔付也许能弥补一次重疾的部分经济损失,但无法为日后的重疾风险买单,而多次给付的产品恰恰能够实现一次投保,多次保障。
三、什么样的人群更需要多次赔付的重疾险?
我们在选择重疾险产品的时候,要权衡自己的经济情况、保费预算和产品责任设置,包括单次赔付和多次赔付,如果产品的保费相差不多,多次赔付的产品性价比更高,购买这样的产品,给自己多重保障,是更好的选择。
1、有家族病史的朋友
比如说家庭成员都罹患过不同的重疾,那么自己得一种以上大病的概率也会比较高,就要重点关注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
2、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车贷、房贷
重疾高发年龄在30~50岁,这个年龄段正是家庭责任最重的时候,万一家庭经济支柱有个三长两短,对整个家庭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也建议选择一款责任保障充分的重疾险。
还有家里的小朋友,也应该考虑购买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毕竟他们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发生多次赔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综上,大家也明白了,一旦发生过重疾理赔,保险公司不会再承保包含重疾责任的保单,这是整个保险行业的规则。
那么多次赔付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等于是在首次投保时,就给自己加了一层类似“保证续保”的保障。
希望以上对题主有所帮助,如有其它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
随着保险的普及,重疾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重疾险通常是“一次赔付”,而近期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二次赔付”,甚至是“多次赔付”的产品。现在就让小编通过各类险种的对比来了解下它们的区别,方便投保人选择适合自己的险种。
健康险是健康保险的中文简称,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健康险在我国属于主力险种,重大疾病保险就属于健康险范畴,其保费占总体健康险保费收入的比值接近70%。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观察期,国寿需要180天,信泰和中意均是90天。在观察期过后健康险责任才开始生效,所以观察期越短越有优势。
2、疾病种类中意最少,国寿居中,信泰最多。
3、国寿福至尊版一目了然,无论轻症还是重疾都是一次赔付,赔完即止;信泰百万健康无论重疾或是轻症皆是多次理赔,但是疾病要分组;中意悦享安康重疾和轻症都可两次理赔且没有分组要求。
5、中意和信泰的多次理赔都有间隔期,信泰180天以上,中意不少于1年。这里的间隔期是指如果在此期间再次发生重疾保险公司是不承担保险责任的,所以间隔期越短越好。
沃保网提醒:
1、除保险协会规定的25种重疾,其他的病种皆是保险公司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自主添加的,根据调查发现,保险协会规定的25种重疾就占疾病赔付的95%,所以以上三种险种重疾保障基本也都足够了,消费者在选择重疾险的时候不必过分在意险种的多少。
2、一个人一生多次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有多大呢?小编查阅了许多资料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从大数法则来说这个概率还是偏低的。根据保险业内人士透露,多次赔付产品对部分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消费者比较有吸引力。
3、多次赔付的重疾产品往往有较多限制,如信泰百万健康把疾病分为五组,每次发生理赔需为不同组疾病,且间隔必须不少于180天,中意悦享安康没有分组限制,但间隔不少于1年,每次理赔且为不同病种。
4、轻症多次理赔有优势,轻症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治愈,且多次理赔不影响重疾保障,但是相对于重大疾病庞大的医疗费来说,轻症保障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轻症的优势也就相对不明显了。
5、一般多次理赔的重疾产品保费也会比一次赔付的产品多出许多。
小编建议
经济比较宽松或有家族遗传病史或有多次患疾担忧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多次理赔的重疾产品,对于一般的工薪家庭,则应当优先选择可以覆盖基本重大疾病的传统重疾险,等未来收入增加时再进行调整,以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重疾多次赔付本意是好的,可惜诸多产品以此为宣传点,间隔期居然要5年以上,大家都知道,重疾康复期一般就在5年,多次赔付主要也是轻症多,搞笑的是,有些所谓多次赔付的轻症都是发生几率极低的,高发,常发的轻症没胆量纳入赔付范畴,就算你说可以赔付一百次又有啥意义?
精准,实在,赔付条件贴近医学实际往往比看似无所不包,实际虚大空要好,要值得信赖。另外,多次赔付,保费也会自然调高,保险公司精算师可是很现实的。在小梦看来,好重疾险,赔付一次就够了!
这里就需要先说一下单次赔付和多次赔付的区别了? 字面意思其实就很简单易懂了,单次赔付指的是重疾只能赔付一次,赔完后合同终止,并且在合同终止后,想要再买其他重疾险根本不可能买到了。
而多次赔付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次赔付额重疾险,赔完第一次后,再患重疾也能赔。
这里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消费者认为二次或者说多次患重疾的概率有多高?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许多当年的绝症,都逐渐变成轻症,中症了,所以说未来患二次“重症”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是能患个5、6次的人也太倒霉了。
当然说到重疾险的多次赔付,分组和不分组就必须放出来说说了。分组是多重赔付的保险中最讲究的点,如果分组有利于消费者,那么保险公司的赔付概率高出很多,如果分组有利于保险公司,那么其实赔付的概率会下降不少。
当然,不分组是更好的,但是目前香港也只是做到了3次赔付不分组,价格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总保费=总保额了,失去了保障杠杆;国内的不分组最多只是二次赔付,当然价格也亲民很多。
另外不分组和分组都需要看的就是保障的重疾病种了。通常的重疾险都保上百种重疾,常规的25种重疾都有在内,那剩余的七八十种就需要好好看看了,至于重疾的种类就比较复杂了,建议看清楚条款。
这里重点说下分组的重疾,如果重疾的100来个病重都没有凑数用的,那么就看看怎么分组。
举个例子,我们把100种重疾看作100颗葡萄,我们把这些葡萄分装在5个盘子中,如果有一颗葡萄腐烂了,那么整盘葡萄就要扔掉。那么如果有5颗葡萄是比较容易腐烂的,把它们放在一个盘子里还是分开放在5个盘子里的结果就显而易见啦。
重疾也是一样,如果将前五种最高发的重疾分开放,那么就是好的分组,如果将其中两个高发重疾放到一组,患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就不保了,那么这种分组方式就显而易见,是有猫腻有问题的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疾险有必要买多次赔付的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疾险有必要买多次赔付的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