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本金安全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本金安全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本金安全吗?
什么是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可以认为是我们原有储蓄存款的一种升级款,它把传统的储蓄存款与市面上的金融衍生品进行融合,以博取较高的收益,100%保本型的结构性款你可以给他理解为以往我们所熟知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真的能“保本保息”吗?
结构性存款能否保本保息,取决于你资金的配比,目前的结构性存款简单的分为两类:保本型的结构性存款(这也是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的主力)与非保本型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更高)。
因为结构性存款,由于安全垫的存在,本金肯定是安全的。但是收益部分,就不好说了,在产品说明书范围内,高低都有可能。大家做结构性存款的时候,千万不要只看最高收益率,而应该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弄清楚它承担的风险类型和风险大小,才能确定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买了银行保险理财到底保不保本?
银行保险理财产品不一定保本,尤其是提前退保的话会有相当大的本金损失。
曾经有人问,银行员工拉到100万元存款有提成吗?答案是没有,只是业绩好季度奖金可能会多点。那么,储户到银行存钱的时候,被推销成了保险,银行员工有提成吗?有的。
世间熙熙攘攘,皆有一个利字,正所谓无利不起早,银行员工热衷推荐保险的背后,是保险可观的佣金。几年前存款变保险的事件高发,就是利益驱动下银行员工不遗余力推销保险的结果。
银行是以钱生钱的机构,主要靠存贷款息差获得利润。一般银行的息差只有两个百分点,还要吸收存款然后审核贷款人资质后放贷,再经过漫长的时间收回本金和利息。
保险公司雇佣了很多只拿底薪甚至没有底薪的业务员,之所以能够让这些人每天鸡血满满,激情澎湃,百战百败,百折不挠,锐意进取,胡搅蛮缠,狗皮膏药一样拓展业务,就是因为高佣金。一些保险产品的首年提成比例甚至能高达40%,这也是很多人一两年就退保最终只能拿到一半左右本金的根本原因。
银行售卖保险拿不到保险业务员那么高的佣金,但是相对于两个百分点的息差还是要高很多。关键一经售出,就不用管了,不用再去审核贷款,不用担心贷出去收不回来,显然卖保险收益更高,效率更快,简单说就是短平快。
一定程度上讲,除了收益率很低,存期有可能会非常长,提前支取损失惨重之外,银行售卖的保险总体来说还是安全的。当然新闻中也报道过,最长的保险超过了80年,等孙子辈才能拿回本金。
银保产品的缺陷非常明显,收益率不固定是最大的问题,宣传花团锦簇,到期后发现纯属虚构。推销时说5%,到期后也许只有1.5%。归根结底,推销的人说了不算,最后还是要拿合同说事。
如果只是考虑保本,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余额宝的本金安全都比较有保障,但是任何一种的流动性都要比保险好得多。
保本,但是想用的时候用不到,到期后利息少的可怜,这种理财方式是你想要的吗?反正我是不想要。
银行理财是不承诺保本的,现实中大部分能做到保本保息,但是无法避免各种雷,比如,有理财经理卷款跑的,有公司无法偿还的。建议分散买理财,如果是大额一次几十万的,建议分几个产品或几个银行买,最好是买国有四大行的。
只要有人买保险,保险公司就保险!如果保险公司使用客户缴来的保险金投资房地产,造成可耕地不可复耕,你说买了保险后耕地血本硬化的速度快了还是慢了?保本需要明白什么叫本,可耕地为全民提供生存资料的生产资本属性不改变,叫保本,投资了房地产和道路交通,造成可耕地不可复耕,那能叫保本吗?
所谓的“保本”就是没有损失风险,可以承诺保证收益的这类理财方式。目前这类的也只有保险公司的产品可以做到了。通过银行购买的,其实也是代理的保险公司的,主要的对接产品是万能险类的,这类产品收益不高,一般都在4-5%年化收益,一般会在合同约定年收益保底在2.5%-3%,相对还是靠谱,可保本的。只要擦亮眼睛,看清楚需求,再考虑进行选择!
我刚刚于昨天和某个国有银行签订了年金险预买文书,是连交五年,每年10万,利息说实话,给付的不高,但是超过五年以后,如果你不取出来,它接着连本带利的滚动,等到老了,有事用的时候,应该可以应急
2020年当前形式下,银行正规理财产品是否还安全?有何依据?
银行理财作为现在的一种理财产品,它的好处就是安全稳健,比银行定期存款利息高。
银行正规的理财产品,在2019年年初的时候,国家就已经要求银行理财脱离银行体系,单独独立运作,盈亏自负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各大商业银行都成立了自己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此之前,银行理财属于银行内部的表外业务,也就是说银行理财不计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但是银行理财也代表着银行的脸面,在大部分情况下,银行都会保证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赚了就赚了,赔了大部分也会给客户进行兑付的!这就不符合国家的初衷呢,所以国家对于金融体系的改革,第一步就是要求银行理财,不再允许保本保息!要求银行理财,单独分离出银行的业务体系,单独成立成理财公司!
一旦银行理财独立之后,那么他就是有自己的独立法人关系,他也需要有自己的财务体系,盈亏自负!
既然如此,我们以后再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它的风险是不是跟以前一样呢?
我的观点就是在短期内它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大家都可以看到,现在银行理财到期投资额度相比以往已经大幅度降低了,之前的银行理财大部分是5万起投或者10万起投,现在的银行理财大部分都是1万起步,期限也由原来的中长期变成了现在的短期,大量的30天,90天,180天的产品出现,同时银行理财的收益也比以往更加的高了,因为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构成跟以前不一样,在此之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是保本保息的债务型的产品构成相对稳妥!
既然现在银行理财单独成立了,那么他的产品范围就会扩大,相对应的银行理财的风险性也会增长,在闭着眼睛购买银行理财,那么你也会有亏损本金的时候,现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都是自己承担的,银行是不会兜底的!
所以现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应当擦亮眼睛,选择合适的收益合适的产品,切勿贪图利息收益!
先不说现在大的经济环境对于理财投资标的风险的影响。现在大家需要关注的是资管新规的落地对于理财市场的影响。
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2020年底以后:
1、没有银行理财产品了,主要银行都成立了理财子公司,以后叫理财子公司资管产品。
2、就没有固定收益型产品了。所有金融机构都只能发行净值型产品。包括信托,券商,保险资管。
监管的目的就是要强行破刚兑,以上两个要求目的是让投资人明白,一来产品不是银行发的,二来产品本息收益以净值为准。不能保本承诺。
这其实是一项对所有老百姓会产生深刻影响的政策。就是以上两个转变就将极大改变人们对于理财产品的认知。目的是逼迫大家改变投资逻辑,或者说催熟大家的投资理念,减小金融机构的刚兑风险。前期主要在机构端产生影响,2020年后老百姓才会逐步感觉到。
2018 年 4 月 27 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网发布了对于大资管行业未来发展影响深远的纲领性文件《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银行理财体系的资管新规,本意是去杠杆、去资金池、去多层嵌套、去泡沫化空转。
《意见》充分考虑存量资管产品期限、市场规模及其所投资资产的期限和规模,兼顾增量资管产品的合理发行,提出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过渡期设置为“自 《意见》发布之日起至 2020 年底”,给予金融机构更为充足的整改和转型时间。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发行新产品应当符合《意见》的规定;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
对于什么是老产品和新产品,并非单独指产品自身的新与旧,而必须通过与产品投资标的物的新旧来理解。老产品是 指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如银行此前用短期限的封闭式产品投资长期限资产)而发行的与存量产品形式一致的产品,老产品可以是预期收益型产品;若所发行产品对接的是新资产而非原有未到期资产,则应认定为新产品,须为净值型产品。
保本理财逐步消亡
明确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管业务;针对银行发行 的资产管理产品,特指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金融机构发行的新产品需符 合《意见》相关规定,意味银行新发行的保本理财正式寿终正寝。
针对市场保本需求,大额存单或结构化存款可作为保本理财替代方式。
通俗简单的说:
1、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尤其是在2020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理财产品风险需用户自己承担;
2、理财产品净值化,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成立,以后银行理财产品类似于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考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
提问者担心的是疫情下低迷的经济形势可能会给银行理财产品带来风险的问题吧?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的是,银行理财不同于银行存款,自2014年4月28日央行下发《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之后,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就从此打破了,换言之,银行理财是不保息并且是不保本的,理财的收益率也只是预期收益率,不再是固定收益率。
- 再者,银行理财又分为银行自己设计的理财产品和代销理财产品,理论上来说投资者更青睐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因为“银行网点”就在那里,是跑不掉的,万一出现问题可以到银行询问、查证。但是代销的理财产品跟银行除了“代销”关系以外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即使最后出现问题也很难找到设计发行理财的公司。
- 第三就是提问者担心的疫情对理财安全的考量,因为理财本身是“聚集”了资金干“大事”,所聚集的资金可以用来购买银行大额存单、买基金、买股票、买原油、买期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但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理财所挂钩的“基础项目”难免会在疫情中出现“差池”。
比如说,疫情导致国际原油价格跌破20美元,那么基础项目挂钩“原油”的理财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再比如,疫情导致股市持续震荡,这难免会增加“股票型”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同样,基金市场、期货市场当下行情都处于震荡期,风险也很大;即使是挂钩“基建”类的理财产品也有可能遭遇因疫情而出现“误工”的可能。
所以当下理财产品确实存在的风险性较往常要高,投资者做好延期兑付甚至是亏本兑付的心理准备。
结语
但是上文中我们提到过理财所挂钩的基础项目是多种多样的,假设挂钩的产品是“银行存款”,那么完全不用担心安全性。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2020年银行理财总体上是稳健的,但我们无论是做银行理财还是其它理财对风险始终要保持敬畏的态度。
2020年的理财市场形势
1、低利率在悄然来临
近来我们会发现,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经正式跌破了2%,比如十万块放在余额宝里每天的收益约是5.07元,而在2014年年初时,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最高为6.7630%。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高收益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目前全球都处于货币宽松时代,像美国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也是年化1.2%左右。
因而银行理财收益率未来也是呈下行的趋势。
2、央行释放流动性支持经济发展的目的不变
我们看到,央行在2020年以来已经进行了3次降准:
第一次是1月6日,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8000亿。
第二次是3月16日,央行定向降准,释放5500亿。
第三次是4月15日,央行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2000亿。
由此可见,今年以来央行仅是通过降准已经释放了多达15500亿资金,主要的目的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代表着市场上流动性资金多了,银行贷款端成本会下降。
这对银行理财端产生什么影响?在银行理财的规模有可能会相对下降,原因是一部分投资者会倾向收益更高些的投资,也有部分投资者会变得保守,倾向持有现金以应对不确定性事件。
银行理财产品安不安全?
1、银行理财的分类
银行理财主要是分成两大类,一是银行自主理财,自主理财是银行自己发行,风控由银行自身把控的。二是银行代销理财,代销理财是指别的机构在银行平台上发行的理财产品,银行起着代理销售的角色。从严格意义上区分的话,银行正规理财一般是指银行自主型理财。
2、银行理财的风险等级
购买银行理财,一般都需要做风险等级评估,银行理财风险分为R1-R5等级。
R1(谨慎型),受市场波动小,一般意义上属于本金比较安全类型。
R2(稳健型),本金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浮动相对可控,但不保证本金偿付。
R3(平衡型),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有一定的风险,收益浮动且有一定波动。
R4(进取型),本金风险较大,收益浮动且波动较大,不保证本金偿付。
R5(激进型),不保本,本金风险极大,收益浮动且波动极大,同时容易受市场波动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影响。
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是大部分投资者的首选,因而潜意识上人们普遍认为银行理财是低风险、安全的,往往忽略了它也有风险的另一面。
3、资管新规
在金融市场,无论是对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还是投资者,近年来有一个监管政策非常我们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那就是“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是2018年4月由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颁布的,资管新规给银行理财带来了什么变化?
1)银行理财不再刚性兑付
过去投资者购买理财,理财产品出现了风险,金融机构一般会用自有资金进行刚性兑付,后来监管层慢慢地意识到刚性兑付的弊端。
首先,金融机构用理财资金去投向不同项目获取收益,肯定会有个别项目出现风险的。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一两个出现风险的理财项目,金融机构能兜底,一旦遇上经济表现不好时,若大部分理财项目出现了风险,金融机构是很难进行刚性兑付的,这容易引发金融市场风险。
其次,过去金融机构用理财资金去投资项目,会更倾向利润高且稳定性好的项目,比如房地产,但大量的资金进入楼市,容易助长房地产泡沫化,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为了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因而资管新规诞生了。
2)银行理财趋于净值化
我们细心观察,现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是以“预期年化收益率”或“业绩比较基准”标注,而过去是以“固定收益”标注居多。说明了银行理财产品慢慢地趋向净值化,比如“业绩比较基准为3%”,那么到期后收益有可能低于3%,有可能高于3%,也有可能是3%,净值化的银行理财正慢慢打破投资者过去习惯固定收益的思维,更加市场化。
大部分投资者眼中的银行理财安不安全,实则是希望银行理财能保障本息的如期兑付,资管新规的颁布,这代表着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保本保息”的宣传字眼几乎是很少见了。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银行自主型理财,总体上是比较稳健的,从过去来看几乎是很少出现过大规模的风险性事件,但这并不代表着没有风险,我们投资者始终要敬畏风险。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市场同样也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我们投资者要适应新形势,同时也要转变“银行理财产品一定是保本保息”旧思维。
在自己风险承受范围内,做好自己的资产配置才是王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本金安全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本金安全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